執著
[日期:2006-04-06] |
作者:無心 |
閱讀: 次
|
「執著」,意指由虛妄、分別之心,對事物或事理固執不捨。一個人若完全固執已見,拘泥不化,顯然地不能客觀且正確地觀察事物,導致失誤的判斷;因此,有執著心不是好現象,後果亦不堪設想。 人的一切煩惱,源自執著;但世人常被慾望俘擄,對於周遭的種種卻都執著不放,殊不知煩惱隨後而來。人亦為了「得到」,不但費盡心力,等「得到」之後,又執著不放,終日惶惶不安,如此快樂何來? 一般人較執著於我執,凡事以自我為中心,例如怕衰老的人希望永遠保持年輕,富人希望一直家財萬貫,有權勢者不肯放棄眼前地位等等;此全緣於執我,而昧於佛經上說:「萬物無常」的道理。世上的一切沒有永遠不變的道理,如地球、宇宙也不停地變,人類又何嘗能自外於「無常」呢? 對於學佛的人來說,怎樣消除執著是修持上最重要的課題之一,不論在家或出家,因為有執著,就會產生邪見、邪信和妄迷,如此有礙修持;所以學佛之人首先要徹底消除心中貪、瞋、癡等三毒,才能驅除執著。所謂讀萬卷佛經,為的是破執著,只有根除我執,才能得悟、解脫。 釋尊云:「不會拘泥之人,就不會畏縮,那些拘泥不化的人,會從這個狀態一直執著到那個狀態,永遠不能超越輪迴。」結果,當然在苦海中漂浮。 無量壽經云:「富人有田園,就會耽心田園,有家庭也耽心家庭,執著一切所有物,以致憂心忡忡。•••窮人憧憬有家庭、田園,和一切所想要的東西,最後也身心俱疲了。」可見執著與煩惱結有不解之緣。 生活在現代的我人,在觀念上更不能拘泥於現狀和習俗,此有違生存原理,正信佛教徒必須領悟執著的可怕,不但要在人、事、觀念或學問方面破執著,也要在時空方面放棄偏執,才是究竟解脫的的途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