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文章

菩提

[日期:2006-04-06] 作者:無心  閱讀:

  「菩提」為佛教的根本理念,佛教主要即在說明菩提之內容,及證取菩提的實踐修行方法;而佛陀,即是獲得菩提的覺者。以下簡單介紹「菩提」--

  「菩提」,梵語boddhi,是覺、智、知的意思。廣義來說,係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智慧;也就是佛、緣覺、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,此三種菩提中,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,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即無上正等正覺、無上正偏智、無上菩提。簡單來說,即開悟的智慧。

  有關佛的菩提,據《大智度論》載,菩薩於發心之後,須經五階始得無上菩提,稱為五菩提,即:1.發心菩提--在無量生死之中,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發心者。2.伏心菩提--為制伏煩惱、降伏其心而行般若波羅密者。3.明心菩提--為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而行般若波羅密者。4.出到菩提--於般若波羅密中得方便力,亦不執著於般若波羅密,滅一切煩惱,得無生法忍,出離三界,而到一切智者。5.無上菩提--坐於道場,斷盡諸煩惱,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

  又《法華經論》於佛之法、報、應三身,立法佛菩提(法身菩提)、報佛菩提(報身菩提)、應佛菩提(應身菩提)等三種菩提。此外,三菩提亦為天台宗的十種三法之一,即:1.實相菩提--了悟實相真理之真性菩提,又作無上菩提。2.實智菩提--悟契合理之智慧,又作清淨菩提。3.方便菩提--了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,又作究竟菩提。以上三者與法身、般若、解脫三德無別。

  另據《往生淨土論》載,遠離1.執著自我2.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3.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,稱為三種離菩提障或三遠離心;但須依賴智慧、慈悲、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。

  一般大乘修行者上求無上菩提,稱作「菩提薩埵」,略稱「菩薩」。


上一篇:法王
下一篇:回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