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文章

和尚

[日期:2006-04-06] 作者:無心  閱讀:

  在中國語文中常見到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」、「做一大和尚敲一天鐘」等俗語,有「三個和尚沒水喝」的寓言故事,甚至有「和尚打傘。無髮(法)無天」的歇後語,可以想見「和尚」二字早已深人中國人民生活之中,所以一般人無法想像「和尚」一詞竟然是外來語。
  
  和尚的梵文原因是upadhyaya,傳來中國之初就有各種音譯名,鄔波遮迦、鄔波陀耶、郁波弟耶、優婆陀訶、摀波馱耶、摀婆地耶等。摀波的意思是「近也」,地耶的意思是「讀」。摀波地耶的本意是「弟子所親近習讀的尊師」。同時,有人認為意譯比較好,以他能教離出世業而稱為「親教師」,有人譯為「近誦」,也有人譯為「依學」。西元四○五年被後秦迎至長安城奉為國師的鳩摩羅什把這句外來語意譯為「力生」。據舍利弗問經云,夫出家者捨其父母生死之家,入法門中,受微妙法,蓋師之力、生長法身、出功德財、養智慧命、功莫大焉。如果當時大眾傳播媒體發達些,採用什師的統一譯名,則後世就沒有「和尚」一詞了。
  
  據著有「一切經音義」的唐代西明寺慧琳法師(疏勒國人)說:「和上謂之摀波地耶然其彼土流俗謂為和上、殟社。于闃、疏勒乃云鶻社,今此方訛音謂之和上。」原來摀波地耶在印度一般人俗稱Khosa,音譯為殟社。其實當時由此音譯的還有和社。和闍、烏社,經二訛三訛之後訛成了和尚。羯磨也做了類似的解釋說:「自古翻譯多雜番胡,胡傳天語,不得聲實,故有訛僻。....和尚梵本正名鄔波遮耶迦,傳至于闃翻為和尚,傳至此土,什師翻為力生。」
  
  在佛教各宗派中,律家用「上」字叫「和上」,其餘多用「尚」字叫「和尚」。
  
  既然是音譯的外來語,寫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樣的,但卻有人望字生意、附會一番,聰明智慧如明代的李卓吾也難免掉入陷阱。他在「玉簪記」裹說:「千里相聚曰和、父母還拜曰尚。」,今天我在這裡笑話前人,將來難免有人稱我胡說八道而笑話我吧?
  
  「寄園寄所寄」記載,尚書霍韜,曾經想佔用寺廟當作假日別墅,要縣長把和尚趕走,和尚離去前在牆壁上題詩:「學士家移和尚寺,會元妻臥老僧房。」,霍尚書看了很慚愧就不強佔寺廟了。這是絕佳的抗議文學,也是和尚自力救濟的典範。

上一篇:無間
下一篇: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