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。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。爾時淨飯王來詣佛所。頭面禮足。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欲所請求。以自濟度。惟願世尊。哀酬我志。佛言。可得之願。隨王所求。王白佛言。世尊已為比丘。比丘尼。沙彌。沙彌尼。制戒輕重。唯願如來。亦為我等優婆塞。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。令識戒相。使無疑惑。
迦維羅衛。中天竺國之名。即世尊生處也。淨飯王。即世尊之父。以父王為當機而請五戒法相。正表此五戒法。乃是三世諸佛之父。依於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詎可忽哉。
佛言。善哉。善哉。憍曇。我本心念。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。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。以是因緣。當成佛道。若有犯而不悔。常在三塗故。
上契佛意。下契群機。故再歎善哉也。憍曇。即瞿曇。是王之姓。西國以稱姓為敬故。受持不犯。則當成佛。犯而不悔。則墮三塗。五戒為法界。十法界皆趣五戒。皆趣不過也。
問。受持不犯。當成佛道。受而犯者。亦當成佛否。犯而不悔。常在三塗。犯而悔者。亦墮三塗否。答。受而犯者亦當成佛。惟不受戒。則永無成佛因緣。犯而悔者。不墮三塗。但犯分上中下三種差別。悔亦有作法。取相。無生三種不同。理須各就當戒委明。未可一言盡也。
爾時佛為淨飯王種種說已。王聞法竟。前禮佛足。遶佛而去。
佛以是因緣。告諸比丘。我今欲為諸優婆塞。說犯戒輕重。可悔不可悔者。諸比丘僉曰。唯然。願樂欲聞。
問。比丘律儀是大僧法。所以不許俗聞。今五戒相是優婆塞所學。何故不向王說。乃待王去之後。以是因緣告比丘耶。答。七眾戒法。如來皆於比丘僧中結者。正以比丘為七眾中尊。佛法藉僧寶而立。故雲。佛滅度後。諸尼應從大僧而學戒法。夫尼戒尚屬比丘。況五戒而不屬比丘耶。故今向比丘僧說此五戒。正欲令優婆塞轉從比丘學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中二段略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淫戒第三
佛告諸比丘。優婆塞不應生欲想欲覺。尚不應生心。何況起欲恚癡結縛根本不淨惡業。
於欲境界安立名言。名為欲想。於欲境界忽起尋求。名為欲覺。由欲不遂。而起於恚。欲之與恚。同依於癡。三毒既具。則為一切結縛根本。違清淨行。能招此世他世苦報。故名不淨惡業也。
是中犯邪淫有四處。男。女。黃門。二根。女者。人女。非人女。畜生女。男者。人男。非人男。畜生男。黃門。二根。亦同於上類。
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邪淫。犯不可悔。△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。二處行淫。犯不可悔。
若發心欲行淫未和合者。犯下可悔。(遠方便也。)若二身和合。止不淫。犯中可悔。(近方便也)。
淫戒以三緣成不可悔。一淫心。謂如饑得食如渴得飲。不同熱鐵入身。臭屍繫頸等。二是道。謂下文所明三處。三事遂。謂入如胡麻許。即失戒也。
若優婆塞。婢使已配嫁有主於中行邪淫者。犯不可悔。余輕犯。如上說。三處者。口處。大便。小便處。除是三處。余處行欲。皆可悔。△若優婆塞。婢使未配嫁。於中非道行淫者。犯可悔罪。後生受報罪重。
婢使未配嫁。則未有他主。若欲攝受。便應如法以禮定名。為妾為妻。皆無不可。若非道行淫。壞其節操。致使此女喪德失貞。故雖不失戒體而後報罪重。所謂損陰德者幽冥所深惡也。
若優婆塞。有男子僮使人等。共彼行淫二處。犯不可悔罪。余輕犯罪。同上說。
若優婆塞。共淫女行淫。不與直者。犯邪淫不可悔。與直無犯。
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。身根未壞。共彼行邪淫。女者三處。犯不可悔。輕犯同上說。
若優婆塞。自受八支。(謂一日一夜八關戒齋。)行淫者。犯不可悔。八支無復邪正。一切皆犯。
若優婆塞雖都不受戒。犯佛弟子淨戒人者。雖無犯戒之罪。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。
佛弟子淨戒人謂比丘。比丘尼。式叉摩那。沙彌。沙彌尼。優婆塞。優婆夷也。乃至己妻受八支戒日。亦不得犯。犯者同名破他梵行。
問。犯他淨行。固名重難。設有反被受戒人所誘者。是遮難否。或不知誤犯。後乃悔恨。誠心發露。許受五戒及出家否。答。若知彼已受戒。便不應妄從其誘。然既被誘。罪必稍減。不知誤犯理亦應然。但懺悔之方決非輕易。應須請問威德重望。深明律學者乃能滅此罪耳。
佛告諸比丘。吾有二身。生身。戒身。若善男子。為吾生身起七寶塔。至於梵天。若人虧之。其罪尚有可悔。虧吾戒身。其罪無量。受罪如伊羅龍王。
此結示淨戒不可虧犯也。戒身。即法身。佛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法身故。以此戒法。師師相授。即是如來法身常住不滅。若或自破梵行。或復破他梵行。則是破壞如來法身。故較破壞生身舍利塔罪為尤重也。伊羅龍王。具雲伊羅跋羅。亦云伊羅缽。伊羅。樹名。此雲臭氣。跋羅。此雲極。謂此龍王昔為迦葉佛時比丘。不過以瞋恚心。故犯折草木戒。不知懺悔。遂致頭上生此臭樹。苦毒無量。況殺盜淫妄根本重戒。而可犯乎。然殺盜二戒。稍有慈心廢退者。猶未肯犯。獨此淫戒。人最易犯。故偏於此而結示也。然犯戒之罪既有重於壞塔。則持戒之福。不尤重於起塔耶。幸佛弟子思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弘一大師 補釋
第二十葉第十行。文雲。不應生欲想欲覺。律論釋雲。欲想者。身口不動。但心想女人。欲覺者。心既瞢醉。身體((夢-夕)/登)瞢。
第二十一葉第十七行。文雲。共淫女行淫。與直。無犯應是不犯上品不可悔罪。然戕身敗德寧謂無過。思之。
若己之妻妾有娠時。乳兒時。及非淫根處而交遘者。亦名邪淫。如智論廣說。(准義應是可悔罪)。
律論雲。若長老聞此不淨行。慎勿驚怪。何以故。如來憐愍我輩。為結戒故。說此惡言。若不說者。雲何得知罪之重輕。若法師為人講。聽者慎勿露齒笑。若有笑者。驅出。何以故。佛憐愍眾生金口所說。汝等應生慚媿心而聽。何以笑。